纪实:刘晓莲驾驶运输机在张家口被撞,一个神操作让飞机安全着陆
发布日期:2025-05-22 10:05    点击次数:128

1982年,一架命名为安-26的运输机驾驶在七百米高空的时候,于张家口机场被歼击机撞残。

机身右后方被撞出了一个硕大的窟窿,飞机上搭载的六名成员立马被撞晕。

驾驶员刘晓连却靠着过人的素质将残机驾驶安全落地,拯救了整个飞机上所有人的生命。两架飞机为何会相撞呢?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9年,八达岭机场一辆最新型的飞机笔直飞向天空,在长城上空平稳飞行了长达30分钟,才稳稳当当地落地。

飞机就像驾驶着它的飞行员一样神气十足,就如70岁女将军刘晓连说的那样,这架飞机见证了中国航空事业发展,让人见之就感到骄傲!

这是时隔20年,刘晓连第一次摸上了飞机,在短暂地熟悉了操作之后,便驾驶着飞机平稳地飞向天空。

作为中国第三位女将军,刘晓连有着出色的飞行技术和临危不惧的应变能力,曾在驾驶飞机飞行过程中,被歼击机撞击,飞机被撞落的过程中仍然能够沉着冷静,于危机时刻挽救整个机组成员的性命。

这样的传奇故事具体发展经过是怎么样的呢?请听我慢慢道来。要说驾驶飞机,看来好似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外行人都眼里,不就是轰油——起飞——放轱辘——降落这回事吗!

但飞行员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当的,飞行员们在飞行之前都接受过师傅严格的训练,不仅仅要学会开飞机,更是要学会如何在飞行过程中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开飞机可不像开车那样简单,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国家的财物损失以及自己生命安全的威胁。

比如在侧风增大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调整飞行角度;起飞降落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如果在飞行的过程中遇到飞行仪表发生故障,应该如何应对;导航系统半路故障应该如何调整航线等。

1982年9月20日,刘晓连作为机长驾驶着安-26运输机出行任务,从张家口机场起飞,飞机上除了她以外,还有其它六名成员。

就在飞机刚刚爬上700米高空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一辆歼击机以飞快的速度朝着刘晓连所驾驶的飞机驶来,等到刘晓连注意到歼击机的时候,留给她反应的时间只剩下0.2秒。

砰一声巨响,不出所料,歼击机从右后方向向运输机猛烈地撞击。撞击产生的强烈推力让飞机上的几人来不及反应就被震晕了过去。

刘晓连是最早醒过来的,被撞晕的她趴在中央操纵杆上,头痛欲裂,还来不及呼痛,巨大的失重感传来,风呼啸着拍打着挡风玻璃的声音传入耳中。

她赶紧环顾四周,发现机舱里升起了浓浓的烟雾。那是被歼击机失误撞击造成的惨剧,在这种情况下,歼击机里的飞行员根本不可能活命。

体型庞大的运输机虽然能够保下飞机上的七名成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危急万分,因为飞机正在极速坠落,但是却保持这一定的速度飞速前进着。

由于已经脱离的既定的航道,一旦遇上难以躲避的障碍物,就非常容易造成机毁人亡。果然,刘晓连还没有完全缓过来,飞机正前方就出现了一座巨大的山峰,生死存亡之际,如果反应慢一点,那就是万劫不复!

1982年9月20日,一架歼击机撞上了正在执行任务的刘晓连所驾驶的安-26运输机,歼击机飞行员当场机毁人亡,刘晓等人是否还有生还的机会?刘晓连如何挽救所有成员的生命?

飞机即将撞上正前方的山峰,昏睡中的刘晓连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肾上腺素飙升,反应达到了这辈子都没有的迅速。当即找到操纵杆,双手用尽全力地拽,终于赶在飞机撞上山峰之前及时将飞机飞行方向摆平,整个飞机上的人再次逃过一劫。

刘晓连松了一口气,她终于有精力去检查飞机上其他成员的情况,却发现他们都还没有从昏睡中醒过来。

她一边大声呼唤着同伴,试图将他们唤醒,一边检查飞机的损伤情况,她要了解飞机的具体情况,才能对下一步的行动作出判断,在脑中凭借记忆搜索一个合适的迫降地点。

不一会儿,飞机的损伤情况已经被刘晓连大致摸清楚了,然而越了解,她的心情就越沉重。飞机座舱里面的仪表除了气压高度表,几乎都已经失灵了,发动机的油门杆也已经失效,并且在飞机被撞损坏了之后,拉动操纵杆所需要的力量大幅增大,每拉动一次,就需要重达一百公斤的力量。

此时刘晓连就像在一个满是窟窿的睡袋里面休息,无论那个方向吹来的冷风都足以让他打一个寒战。

而这时意外再次发生,风声震耳欲聋,气压急剧变化,通信舱的下部被撞出了一个巨大的窟窿,液压油好似断断续续的风筝线从窟窿里钻出来,又噼里啪啦地打在风挡玻璃上,声音大到令人心惊肉跳。

液压油渐渐将风挡玻璃一整个糊住,只能大致看到一个模糊的场景。

在刘晓连的呼唤下,机组的六名成员也相继从昏迷中醒来,万幸的是,他们并没有生命危险,而飞机也能继续运作,只有一名叫蔡新成的成员左腿被掉落的飞机碎片削掉了一截。

但是众人训练有素,知道情况危机来不及处理伤口,就投入到紧急行动之中,所有人集中注意力听机长的指挥。

身为机长的刘晓连面对危险没有露出一丝胆怯,她沉着地向成员们发出指令:“快抢救飞机!”虽然之前刘晓连紧急拽下了操纵杆让飞机平稳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运输机难以抵御损耗,仍然在迅速地下降着。

她所在的驾驶舱的风挡玻璃已经被液压油糊地完全看不清前方的情况。飞机油量告急,一副将要行将就木的样子,一边下降一边一上一下、忽左忽右地抖动,成员们的心都要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这架运输机下一秒就散架了。

事不宜迟,刘晓连知道她必须尽快找到一个平稳的地方进行迫降,她只有勉强凭借被油糊住的风挡玻璃表面那一层模糊的视线判断方位。一直到与记忆中的路线渐渐重合,这对刘晓连的判断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就在她焦灼地找寻路线的时候,一条灰白色的线出现在了左翼,刘晓连微微松了一口气,她当即做出判断,这个可能就是跑道!她当机立断,马上调整飞行方向,操作着飞机对准跑道。

当残破的飞机飞到了标定的位置的时候,刘晓连心里紧绷的弦终于有了一丝放松,她下令:“放下起落架,准备降落!”,语气略带着兴奋。

这时却出现了意外,机械师操作了一番之后,发现由于机身的严重变形,飞机的起落架已经无法放下来了。可是迫降已经迫在眉睫,副驾驶常继堂建议道:“复飞吧!”

刘晓连所驾驶飞机被歼击机撞了一个大窟窿,飞机的所有功能已经达到极限,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晓连及其机组的成员具体是如何应对危机的?

这个建议有一定的道理,如果起落架放不下来而飞机继续坚持迫降的话,为了缓解飞机的高速度,机身会与跑道产生高强度的摩擦,巨大的摩擦使机身起火。

而运输机上还载着重达4吨的燃油,一旦飞机起火,就会立马点燃飞机的燃油,那时不仅整个飞机都会爆炸,所有人来不及逃离飞机,都会被立马烧成碳,甚至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

但是刘晓连也有自己的考量,因为如果复飞,整个飞机本身就已经难以控制了,而此时跑道周围还围绕着厂房、村庄,以及停靠在那里的其他歼击机,假如飞机随时发生意外脱离了控制,那对周围造成的破坏威力巨大。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在这时,刘晓连注意到附近的一大片草地。松软的草地不仅可以对高速行驶的飞机造成阻力,缓解飞机大部分的惯性,湿润的泥土还可以起到降温作用。

刘晓连仿佛见到了救命稻草,她再次下命令:“准备草丛迫降!”

副驾驶常继唐收到命令之后,配合着刘晓连拉起机头,刘晓连全神贯注地盯着地面,当判断飞机机身距离地面大约有十米的距离的时候,她找准时机,果断再次下令:“关闭发动机!”

成员们随即响应了她的指令,刘晓连明显感觉到惯性产生的前倾,所有人的精神高度集中,过了不一会儿,成员高兴地大喊:“飞机接地了!”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然而意外又接着发生了!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脱离危险的时候,飞机正在着地的过程中,左侧跑道正好有一架歼击机飞驰而过,而她所在的飞机,却因为已经不能调解平衡,立马朝着左侧跑道偏了过去!

刘晓连心中暗叫不妙,此时的跑道上正停着六架歼击机,每架歼击机上都坐着一名飞行员,如果飞机在成功迫降的最后时刻破坏跑道,撞上歼击机的话,此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依然会付诸东流。

她立马用了刹车,没反应,再换应急刹车,却仍然没有一丝反应,尽管早就料到这种情况,她还是有一些失望。但她没有放弃,她抓住右舵,掰不动,便干脆在高速行驶的飞机内解开安全带,用双脚使出全身力气来蹬右舵。

这是成员们想都不敢想的危险动作,纷纷大呼危险!

因为只要一个不慎,让飞机头着地,她随时都有断腿的危机,但是危机时刻已经让她顾不了那么多。这需要百来斤力才能推动的操纵杆被她推到底,而飞机也在下一秒停在了草丛里。这一场可怕的事故,竟然就这样被化解了。成员们下了飞机,都体验到了一种劫后余生的快感。

而这时已经是九点三十八分,从飞机出事到成功迫降,竟然只过了五分钟。而这蓝天上的五分钟,也成为了刘晓连实力的证明。为了表彰她的光荣事迹,中央授予她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并荣记她一等功。